理论学习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理论学习
【校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刘智超

tzb.njfu.edu.cn   2023-06-21   点击:

 

基本情况

刘智超,女,回族,中共党员。历任南京林业大学材料学院组织员、辅导员等岗位。在近10年的工作生涯中,始终忠诚于党和国家的教育事业,潜心研究民族思政工作,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放在工作首位,创新构建党建+“同心圆”育人体系,先后助力学院300余名少数民族学子成长成才。她结合自身少数民族辅导员的身份优势,力争成为引领民族团结的使者,成为促进各民族文化交流交融的桥梁纽带。曾多次获得校“优秀辅导员”、“优秀班主任”、校“关工委先进个人”等多项荣誉称号。

个人事迹

一、把握“同航向”,凸显党建+思政红色引领力度

材料学院党委作为全省党建标杆院系,党建优势资源丰富。刘智超作为学院辅导员、兼职组织员,充分利用学院党建资源平台,策划推动学院党建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联动。筑牢思想根基,组织少数民族学生在行走的思政课中近距离触摸党史,接受红色教育,通过学习“四史”“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题教育”,强化思想引领,坚定理想信念。发挥组织效能,积极动员少数民族学生向党组织靠拢,在党员发展的程序中锤炼、考察,先后培养发展少数民族党员20余名,在全院少数民族同学中营造了“成熟一个、发展一个”“发展一个、带动一片的”良好局面。

二、聚焦“同心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为深入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的重要论述精神,刘智超结合自身工作事迹,重点关注学院少数民族学生的成长经历及心理健康,注意引导青年学生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融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行动之中,促使不同民族学生相互了解、相互交流,释放民族团结进步正能量。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时,按照学校的统一要求,采取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积极配合学校的民族团结政策,寓民族团结教育和文化娱乐、素质教育为一体,活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先后组织开展“诚信励志,饮水思源”主题演讲比赛、“同心圆”学习沙龙10余次,引导少数民族学生诚实守信、奋进自强、知恩感恩,为新时代唱响青春之歌,铸造青春力量。积极利用多民族同学宿舍等平台,强化民族融合教育,组织开展宿舍绿色文化节、宿舍才艺大比拼等活动,学院先后有20余间多民族学生宿舍获评“文明宿舍”,各民族学子像“石榴籽一样紧紧团结在一起”的良好局面不断巩固。

    三、坚持“同频率”,拓展党建+育人体系的广度

刘智超热爱教育事业,具有钻研精神,工作上任劳任怨,敢挑重担。在学院党委的领导下,她和学院辅导员们全面了解每一名少数民族学生的家庭、思想、学习和生活情况,了解他们的生活所需、所思所想,下沉课堂宿舍,与之交心交友,引导他们科学合理规划好大学生活。针对少数民族同学可能存在的性格偏内向、求职能力欠佳等问题,她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级各类心理健康教育、助困助学政策、就业创业培训学习。此外,学院专门成立了心理咨询工作室、党史学习阅览室供学生们课后做团辅和交流。

践行“以体育人”理念。为促进少数民族学生团结互助,鼓励、引导少数民族学生积极参与户外活动,组织开展了“健身月·校园生态跑”户外系列活动,带领各民族学生通过小任务打卡校园绿意盎然的七个景色。通过活动悉心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平时注重引导各民族学生在活动中加强交流、建立联系,传递民族团结互助意识,促使少数民族学生充分融入校园,促进少数民族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

扎实推进资助育人。少数民族学生不少都来自西部,家庭经济状况较为困难,在学院党委的领导下,刘智超和辅导员同事们,密切关注各位同学的经济状况,及时给予政策和心理疏导,助力少数民族同学们顺利完成学业。川青人小A是首位进入南林材料院学习的该民族同学,因为家庭经济困难,他一度想放弃学业。刘智超了解到情况后,及时帮他申请勤工助学岗位,并协助他申报瑞华春雨助学金,鼓励他坚持学业、学成后回报社会。目前,学院少数民族学生的受资助率超过70%,广大少数民族学子在解除了后顾之忧后,学业成绩不断进步。

强化安全意识教育。为进一步加强我院学生防范网络诈骗的意识和能力,遏制电信网络诈骗案件的高发势头,减少学生因被诈骗而遭受的财产损失,营造“和谐无诈”的校园氛围,争创更高水平的平安校园等级,刘智超等辅导员组织开展了“反诈骗剧本杀”“争做校园安全小卫士”等活动。面向材料学院全体同学开展,重点加强对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反诈防骗教育、国家安全教育,通过活动对学院少数民族学生网络安全教育情况进行了摸底,并结合学生个人情况进行了一对一的指导帮扶,教育少数民族同学积极保护个人安全,团结各族同学梳理总体国家安全观,用实际行动维护中华民族共同体。

助力学生成长成才。刘智超认真贯彻落实学校党委、学院对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工作的要求,特别举办了学业、就业指导咨询帮扶活动,为少数民族毕业生排忧解难,增强了少数民族毕业生对就业形势的认识,引导少数民族毕业生增强信心、准确自我评价、清晰职业规划路径。她结合多年工作经验以及详实就业数据,主动为少数民族毕业生牵线搭桥,提供线上线下全方面就业指导与服务,更好促进少数民族毕业生充分高质量就业。近三年,学院少数民族学生协议就业率达92%。布依族学生小L在辅导员的鼓励下主动应征入伍,立志到边疆为国防贡献力量;藏族学生小D,在辅导员的引导下,毕业后主动选择回到家乡,带领乡亲们依托虫草产业脱贫致富;来自甘肃的回族学生小Y,考取了扬州的选调生,在基层工作中绽放青春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