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风采】南林学子跨越山海,以青春之力系紧民族团结同心结

发布者:张璐发布时间:2025-11-14浏览次数:11

九月,吴彤从祖国北疆的内蒙古自治区奔赴而来,成为了南京林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2025级研究生。虽新入研途,却已是南林四年深耕的“老林业人”。本科期间,她以热情开朗的性格和真诚友善的态度集结了许多在戏剧舞台上志同道合的朋友。她把舞台经验磨成教案,把欢声笑语炼成团队默契,再和伙伴们一道把这份光热毫无保留地撒向山区课堂。研一启程,吴彤延续过往的优秀,继续用戏剧作纽带、以真诚为桥梁,在民族交流的舞台上书写青春答卷。从草原到江南,从校园到山区,她始终以实际行动践行着“中华民族一家亲”的理念,用温暖与坚守传递民族团结的力量。

校园舞台:以戏剧为桥,搭建民族情感共鸣平台

初入南京林业大学,在一次“民族大团结”主题活动中,当看到领唱老师身着的蒙古袍腰带歪斜、面露困惑时,蒙古族的吴彤主动上前,熟练地为老师扶正腰带、系紧盘扣——小小举动不仅化解了尴尬,更让现场不同民族的师生真切感受到“民族互助”的温度。此后,吴彤经过老师引荐加入了“水杉剧社”,并始终活跃在剧社民族文化交流一线,从参与排练到以新身份回归服务,用戏剧搭建起各民族情感共鸣的平台,让“民族团结”的种子在南林沃土中扎根生长。

课堂阵地:以互动为媒,织密跨民族成长团结纽带

在属地社区十三中锁金分校“金小贝”戏剧朗诵社的课堂上,吴彤化身跨民族文化的“传递者”。她将45分钟的课堂设计成“小品+朗诵”的闯关游戏,台下有回族、满族、白族等少数民族的小朋友,他们一边听吴彤姐姐讲述蒙古族的习俗与草原故事,“走进”呼伦贝尔的那达慕;一边又听汉族的小朋友介绍南京白局《秦淮景》,在“教与学”的互动中,让不同民族的文化在童声里交融。在她的引导下,原本怯场的孩子逐渐站上舞台C位,课堂不仅成为孩子们成长的“练兵场”,更成为各族少年手拉手、心连心的团结纽带。

区公益:以创新为翼,激活民族文化双向奔赴活力

2022年起,吴彤连续三年参与四次教育戏剧公益志愿服务,足迹遍布江苏多地,以及湖北恩施、安徽金寨等地的偏远山区。在湖北恩施,她跟着土家族孩子学跳摆手舞;在苗寨,她倾听苗族小姑娘的银铃山歌。而她则把草原的辽阔与热情讲给山里的孩子——从那达慕上的摔跤手、赛马人,到马奶酒里的阳光气息,让草原文化透过戏剧教室的窗棂,走进山区孩子的心里。更富创意的是,她与团队一起将土家族摆手舞融入莎士比亚戏剧,原本严肃的台词因“山里的节拍”变得鲜活,志愿者与当地孩子从互相教学到同台演出,当摆手舞的灵动与戏剧的韵味在舞台上碰撞,当苗银的光泽与草原文化的元素在追光下同辉,传统文化不再是陈列的遗产,而成为孩子们敢展示、敢创造的活名片。这场“跨界戏”不仅让山区孩子绽放自信光彩,更让不同民族的文化在交流中实现双向奔赴,织就起牢固的民族情感纽带。


    从呼伦贝尔的草原长调到江南的梧桐雨巷,从校园课堂的童声合唱到山区舞台的跨界演出,吴彤以青春为笔、以行动为墨,在民族团结的画卷上写下生动篇章。她用实际行动证明,青年一代既是民族团结的受益者,更能成为民族团结的践行者、推动者——这份跨越地域与民族的坚守,不仅是她个人的成长印记,更彰显了南林学子将个人理想融入民族发展大局的责任与担当,为全校师生树立了践行民族团结理念的优秀榜样。


供稿:土木院党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