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团结进步模范】曲比阿且——生物与环境学院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24-11-22浏览次数:0

山中相送罢,学子带志归

一、人物简介

曲比阿且,彝族,中共预备党员,生物与环境学院19级生物科学专业本科生。因为一份温暖,他成为了家乡唯一走出大凉山的大学生。他胸怀梦想,懂得感恩,用行动回报家乡。他是公益助学路上的受助者,承公益之心传递温情,用爱心的沃土,助希望的青苗茁壮成长。

向上成长,向善前行。公益之爱,是一种无偿的交换,只要轻轻一点火花,就能让世界充满温暖,就能让彼此真诚相待。作为一名大学生,更作为一名志愿者,我愿意将我的爱心化为行动。

二、主要事迹

(一)胸怀感恩,奋发图强

如今身处南京,仿佛曾经煤油灯相伴的生活只是幻梦一场,想起当初父母问我是否想辍学在家放牛时,我很庆幸选择了坚持读书。幸运的我在读高中时遇到了精准扶贫,在政府的支持和爱心人士的资助下,我解决了在校生活费的难题。我在高三期间做过一次手术,术后仍需要他人搀扶才能行走,但读书的机会对我来说无比珍贵,我选择了出院就回到教室,因为我清楚考试落榜意味着读书生涯的结束,更是愧对我受到的所有支持和帮助。我有一个梦想,让自己成为有能力帮助别人的人,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我要将这份爱传递下去。

(二)扬长补短,完善自我

我成为了村里唯一的大学生。初到南京,初识南林,一切都是那么陌生,一切又都是那么亲切,踏上这片温暖土地的一瞬间,便有一种我的梦想能在此处扎根生长,在此处得到延续的感觉,我始终这样坚信。我曾沐浴在党和国家的播撒的温暖阳光中,在精准扶贫的帮助下,我才走出了山村,走进了大学。我爱党,我爱党的红色精神,我爱党的宽大胸怀,我爱党的爱国爱民,位卑未敢忘忧国,我爱我的党,我爱我的国。终于在2021年12月,我光荣的成为了一名中共预备党员。我的基础相较于其他地区的同学较差,但这不是我可以在学习上放松的借口,反而是我奋进努力,在学习上追上朋辈的催化剂。我努力学习,从入校以来,没有一次课程挂科,连续两年获得校优秀学生和国家励志奖学金。不受百炼,难以成钢,想要距离梦想更进一步,便该积累经验,弥补不足。在不影响学习的情况下,我积极参加各类组织和社团,加入了水杉支教、杉树公益、南京协作者发展中心等组织,参与活动组织、策划,项目筹划等20余次,我了解了真正想做好一个活动,办好一件实事需要做哪些准备,需要怎么去做,我知道我准备好了。

(三)择善而从,传递爱心

凉山的冬天异常冰冷,村民们总是坐在一起烤火,小孩们的赤脚冻成了“赤”脚,只能靠火取暖,大人们也都仅能披毡御寒,他们需要的是衣服!我在2020年7月编辑撰写了一篇“爱心献凉山,温暖伴左右”的闲置物品募集推文,不久后陆续收到了来自南京、上海、昆明等各地爱心志愿者捐赠的物资,包括被子、羽绒服、玩具等。由于没有经费,等所有物资整理统计完成后,物资也只能存放在县城临时存放点,然后再分批带回2小时车程的昭觉县哈觉村,在村书记的帮助下,最终靠步行背着麻袋一袋袋的送到了20余户建档立卡户的家中。就在我扛着最后一袋进村的时候,有位老爷爷光脚跑来,“还有裤子吗?我一直穿儿子的,不合身,不舒服。”我从麻袋中挑出几条裤子给他试穿,最后他肩上扛着三条合身的裤子,“小伙子你是哪里人,在哪里上学啊?”,我笑着说“在很远很远的地方。”山村的人民,一辈子没有见过外面的世界,他们甚至连南京在中国地图上的哪个位置都不知道。发完最后一袋衣服,看到村民笑不拢嘴的瞬间,日行十万步是值得的,汗水撒黄土是值得的。蹭人玫瑰,手有余香,渐渐的衣物募捐就成了一个长期活动,截止今日已经先后完成了四期,遍及两个县四个村,共计募捐两千余件。

我是公益助学的受助者,而我最大的愿望是变为助人者,帮助贫困学子走出大山,走进大学,让他们和我一样有学可以上,有梦可以追。为此2021年3月,我发起了“高中助学”公益活动,从最初宣传资料的制作到最后完成资金筹集,我在磨砺中成长,也明白了坚守终将得到回报。为了做宣传资料不眠不休的工作了一周,但最痛苦的却不是熬夜后的头痛欲裂和身体的疲惫,而是募集目标的39.6万元始终是一个看起来不可能完成的天文数字,我也曾想过放弃,但放弃意味着一直以来让我坚持下去的信念也被我抛弃。我决定坚守,但方式要从被动接受,到主动出击。我走入南京顺序钟表有限公司、南京麦澜德公司、江北民革新区支部等进行宣传介绍,同时课间躲在教室过道里通过南京交通广播进行线上宣传,在新华书店等场所举办线下活动筹款。历时4月,深更半夜不是在制作资料,就是在失眠当中,面对志愿者的质疑,也只有耐心为之解疑答惑,力争获得他们的信任。每当压力过大想放弃的时候,总会想起支撑自己一路走来的信念和梦想,去操场散散心,和朋友聊聊天,心态终究是慢慢调整了过来。有心人,天不负,最终成功筹集了396000元,在我的高中母校凉山州民族中学资助了40名品学兼优、家庭困难的23届学弟学妹。每个月固定发放300元,一人三年累积9900元,同时校方也相应免费住宿管理费。而三年里同时将会固定时间进行回访及书信往来。点滴爱心能够汇聚成海,愿他们能够更加轻松自由地求学追梦。

此外,我还在2020年5月发起了“少数民族云游及农产品助卖”公益项目,截至2022年1月总共举办了布依族、哈尼族等9个少数民族的分享活动;2020年9月举办“99公益日”公益活动,为凉山支教筹款7800余元;20年至21年每月12号固定举办线上“月捐”活动,为大凉山支教筹集资金;2021年12月为昭觉县民族中学图书馆捐赠了上千本课外书。

(四)不忘初心,勇往直前

    参与公益两年多,我始终坚信助人者自助,志愿服务经历让我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充满阳光,同时也让我不断提升完善自我,补足短板。但我也逐渐认识到只有变得更强,才能帮助到更多的人。我将目光重新放回学校的学习生活中,担任班级生活委员,同时参加了省级大创项目《探究叉尾斗鱼的杂交和放生导致的生态入侵污染》,主持了校级大创项目《欧美观赏海棠不同品种叶功能性状比较》。青春的列车,一直向前,虽不能选择停留,但我们可以播下希望的种子,让它在我们所经之处茁壮成长,能成为一把遮天大伞,为需要的人遮光挡雨。最是初心不能忘,且将青春付志愿,向上生长,向善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