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动态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工作动态
【人物风采】严军:以生态设计之笔,绘就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新图景

tzb.njfu.edu.cn   2025-07-11   点击:

 

在江苏南京燕雀湖畔,池杉林倒映金红秋色;在溧阳“彩虹公路”上,竹林与茶园交织出乡村振兴的诗意画卷;在马鞍山长江岸边,曾经的工业遗址蜕变为江豚跃动的生态长廊。这些令人瞩目的生态空间背后,凝聚着一位党外知识分子的心血与智慧——民革南京林业大学支部副主委、风景园林学院教授严军。

作为一名党外人士,严军始终坚持以专业报国、以设计为民,积极履行参政议政、服务社会的职责。他立足岗位,将“本于自然,融于自然”的理念贯穿于生态设计实践之中,用系统思维和专业能力,为美丽中国建设贡献了党外知识分子的独特力量。

坚守生态初心,践行绿色发展理念

早在2004年,严军作为南京中山园林设计院总顾问,参与南京梅花山公园南扩项目。面对山多水少的地形特征,他带领团队顺应自然、引水成湖,打造出如今的燕雀湖湿地景观。通过种植池杉、水杉等乡土树种,恢复湿地生态系统,使这一片区成为城市生态修复的典范。

在这一过程中,严军不仅关注生态功能的恢复,更注重文化传承与景观融合。他主导复活“台想昭明”“商飙别馆”等历史景观节点,让自然与人文在城市空间中对话,体现了党外人士在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文化自觉与责任担当。

服务乡村振兴,助力共同富裕

2017年,在溧阳乡村旅游道路规划中,严军带领团队深入调研,提出“借景串联、节约高效”的设计理念,打造出全长300多公里的“彩虹公路”。通过最小干预原则,巧妙利用天然竹林、茶园等自然资源,设计出“神女之心”等网红景点,既保护了生态环境,又带动了乡村旅游经济发展。

该项目不仅成为“全国最美公路”,更获评“乡村振兴典范”,充分体现了党外人士在服务国家战略、推动地方发展中的积极作用。严军以实际行动诠释了“把论文写在大地上”的初心使命,展现了党外知识分子在新时代乡村振兴中的责任与担当。

投身流域治理,守护长江生态屏障

2019年,面对马鞍山长江东岸长达23公里的“工业锈带”,严军团队迎难而上,提出系统治理思路:从源头控制、过程管控到终端修复,构建全区域生态安全格局。他坚持“让自然做功”,保留原有植被,补植耐水湿树种,打造复层混交林带,重构人、城、江的生命共同体。

薛家洼区域的华丽蜕变,正是这一理念的集中体现。昔日的固废堆场,如今已成为“推窗见江、飞鸟翔集”的城市生态客厅。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亲临考察并给予高度评价,项目也多次登上央视“大美中国”栏目,成为全国生态修复的典范。

在这一过程中,严军不仅以专业技术推动生态治理,更以党外人士的身份积极建言献策,参与地方生态文明建设政策咨询,体现了党外知识分子在国家重大战略中的独特价值。

融合产业与生态,探索绿色发展新路径

2021年,严军团队在和县打造“0号公路”,以“生态+产业”为核心理念,将滨江景观与蔬菜产业带有机串联,推动农业与旅游融合发展。这条公路不仅改善了交通条件,更成为农产品展销的活力走廊,助力当地农民增收致富。

该项目入选全国首批“助力乡村振兴公路”优秀案例,展现了党外人士在推动绿色发展、促进共同富裕中的创新实践。

结语

在生态文明建设和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严军以党外人士的身份,积极对接国家生态文明战略,扎根一线、服务社会,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同心共筑中国梦”的深刻内涵。他的生态设计实践,不仅绘就了一幅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画卷,也为广大党外知识分子树立了履职尽责、服务国家的典范。